
为进一步提升进江海船安全管理成效,江阴海事局围绕进江海船这一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三个聚焦”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推进进江海船管理示范区建设,有效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聚焦源头管理,夯实船舶安全基础。一方面,落实高质量选船机制,严把准入关,督促码头单位全面落实好危化品货主(码头)、干散货和集装箱船舶的高质量选船机制,对不符合高质量选船标准的进江海船,一律禁止进入,从源头上筛除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带病船舶”,同时督促船舶规范货物装载源头,加强对矿粉、煤炭等易流态化货物含水量检测,严格控制不同货舱的装货量,防止流态化情况发生或者因货物流动造成船舶倾斜,对于集装箱船舶,则督促船舶根据船舶箱位布置和承受能力,合理安排集装箱的堆放位置和层数。另一方面强化辖区进江海船公司管理,对江阴辖区进江海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对检查中发现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认真开展人员安全培训、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不整改、所属船舶多次违规违法的航运公司及时开展约谈。
二是聚焦风险防控,筑牢水上安全防线。针对进江海船机电设备故障导致失控风险,江阴海事局狠抓船舶关键设备、关键操作、应急演习自查,督促船舶严格按照《江阴港进江海船自查表》对主辅动力装置、操舵装置、电力系统、锚机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电话提醒进江海船备锚和舵机间应急值守,核查进江前机电设备自查表和防失控应急演练证明,要求进江海船进江前闭环整改各类问题缺陷,防范化解进江海船失控风险。另一方面,强化动态风险管控,充分运用VTS、AIS、智慧海事等信息化系统,VTS中心值班人员对横越船舶按规定设置特殊标识,开启警戒圈,重点监控进江海船的航行轨迹、航速、船位等关键要素,一旦发现船舶偏离航线、超速行驶或者横越航道,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避免险情发生;充分利用CCTV、无人机等设备,有效管控船长150米以上的进江海船靠离泊作业和通过通航环境复杂航段,重点加强进江海船夜间等特殊时段相关安全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检查督查,在船舶高峰流和夏港闸、新沟闸及巫山闸集中进出期间,安排海巡艇到现场疏导、维持现场通航秩序,防止出现紧急危险局面。
三是聚焦协同联动,构建共享共治格局。江阴海事局着力聚焦协同联动机制,积极与有关单位加强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一方面与江阴交通部门、引航机构、气象部门、长江航道等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互通船舶动态、航道情况、气象信息以及港口作业安排等作业数据,共同分析进江海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制定应对措施。在船舶交通组织、恶劣天气应急处置等方面,实现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无缝衔接和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与常州、泰州、张家港等周边海事兄弟单位携手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进江海船跨区域航行的特点,在交界水域重点布控,形成常态化联合巡航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水上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为进江海船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通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