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的服务“水运江苏”建设,全力当好服务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先头部队”,4月25日,镇江海事局围绕服务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首次在镇江市级层面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打造‘镇合意 江河惠’服务品牌 助力港口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十项举措(以下简称十项举措)。新华日报、江苏广电总台、镇江日报等十余家媒体参加发布会。
2024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镇江海事局及时提请江苏海事局首次出台了支持镇江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文件,同年12月12日,镇江市政府与江苏海事局签署《共同服务“水运江苏”建设 打造港口高质量发展样板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0月25日,吃水12米开普船“西比拉”轮首靠镇江港,刷新镇江港到港船舶最大吃水纪录。镇江海事局全年共保障2.95亿吨货物安全进出,镇江港吞吐量跻身全国前20,增幅在全省长江港口排名第一。
为更好的服务港口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在总结2024年工作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镇江海事局聚焦海事部门“政治性、人民性、经济性、国际性、整体性”特点,按照市港口高质量发展和港口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整体安排,聚焦“2+N”产业港(铁矿石、农业生产资料2个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港,木材、粮油、能源等N个特色产业港)、船舶海工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出台十项保障发展举措,努力让镇江“大江大河”的资源禀赋更加彰显、“大船大港”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支持“大船大港大物流”战略
依托海进江开普船终点港区位优势,发布开普型船舶长江航行全过程维护标准,支持吃水12米开普型船舶常态化靠泊,巩固江海联运枢纽港地位,助力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亿吨。
打造镇江产业港金牌航线项目
服务镇江港铁矿石、农业生产资料2个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港建设,深化“港航一体化”系统应用,将铁矿石、进口钾肥和出口化肥货种纳入“四直”(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通道,提供一体化交通组织和“一站式”政务服务。
实施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金牌项目
开辟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绿色通道”,推动建立“互促惠”船舶海工配套产业联盟,提升IMO航运安全和环保新技术在镇江落地应用能力,为镇江首艘30万吨级VLCC和特种海工船舶下水、试航提供个性化服务。
深化海事政务服务改革
持续深化“不停航办理”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政务服务新场景;推动海事、船检、营运等部门协同办证;全面推广海事通APP掌上办新政务服务模式,发布政务服务“跨域办、容缺办、集成办和免申办”四张清单。
成立项目建设“惠帮办”服务团队
按照2025年度市港口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建立“惠帮办”服务团队,加强与属地板块及港口招商团队联动,支持港口岸线资源市场化整合、码头水工结构能力释放,加快国能镇江绿色煤储基地示范项目、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等一批省市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发挥口岸外贸支撑作用
支持孟家港、二重码头等正式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外贸经济增长点;深化“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查验一件事”,进一步优化口岸便利运输;实施港口国监督“临开不查”和“远程复查”,严格落实“一条船一次查”工作机制。
助力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
推动南京博智教育产业集团落户镇江,发布为船员办实事项目清单;鼓励镇江海运、华兴船务等本埠航运公司数字化转型,提升航运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市金融、保险等机构积极参与和支持航运业发展。
探索“信易+”守信激励应用场景
落实海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公布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提供信用修复“一站式”办理,公布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事项清单,建立船舶代理(申报)单位诚信“白名单”制度。
打造绿色航运镇江样板
实施长江镇江段内河船舶“放心水”免费供应工程,推动镇江六圩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打造“近零碳水上社区”,支持高桥润祥LNG加注站点加快建设,推动全市港口岸电设施新一轮升级改造,支持LNG、电池、甲醇等新能源船舶技术应用。
建立“AI+”全场景智慧海事监管机制
推广AI在渡船船员行为、危化品船岸界面和海事执法督察等领域深化应用,率先推动长江镇江段交通船安装和应用AI智能监控系统,探索Deepseek等新技术在海事行政处罚和船舶安检等领域应用,提高到港船舶本质安全水
服务举措层次更高
聚焦“大船大港大物流”战略、“金牌航线”项目、“惠帮办”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以优化顶层设计助力港口核心竞争力。如依托海进江开普船终点港区位优势,巩固江海联运枢纽港地位,保障镇江港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针对铁矿石、农资、件杂货三大货种,推进产业港金牌航线打造,助力镇江港加快建成长江经济带关键物流节点;建立“惠帮办”服务团队联动属地港口招商团队,精准护航重大项目落地,持续释放港口发展潜能。
服务模式优化升级
依托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深化“便利化”政务服务。如推行“跨域办、容缺办、集成办、免申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压缩政务办结时限50%以上。实施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金牌项目,开辟建造中船舶抵押登记绿色通道,建立“互促惠”船舶海工配套产业联盟,助力镇江船企抢占市场风口期机遇。创新信用监管实践,探索“信易+”守信激励三个应用场景,提供信用修复“一站式”办理,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港航信用环境。
保障要素辐射更广
通过统筹安全、绿色、开放等发展要素,形成“防风险、促转型、畅循环”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港口经济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如建立“AI+”全场景智慧海事监管机制,推广AI在渡船船员行为、危化品船岸界面和海事执法督察等领域深化应用,提高港口本质安全水平。打造绿色航运样板,推动六圩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升级“近零碳社区”,支持润祥LNG加注站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应用,引领长江航运绿色转型发展。支持码头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口岸开放能级,提升外贸通关水平。
答记者问
提问1:
在服务船舶海工产业“金牌项目”中,海事部门提到将开辟建造中船舶抵押登记“绿色通道”,并推动建立高端船舶海工配套产业联合体。能否具体说明这些举措如何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镇江海事局副局长 孙新宇:开辟建造中船舶抵押登记“绿色通道”,推动建立高端船舶海工配套产业联合体是海事部门聚焦企业关键需求,在服务镇江“四群八链”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发展上勇探索、善创新,形成的海事部门服务属地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该举措主要通过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协同发力: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助力船舶加快交付。针对镇江辖区建造中船舶抵押登记需求,开辟抵押登记“绿色通道”,助力船厂融资难题;建立船舶海工产品建造全周期事项(检验、登记、试航、交付等)“一站式办理”,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支持船厂码头对外开放,助力企业优化生产周期,加快船舶交付能力。
二是推动产业协作,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抢抓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机遇,联合CCS镇江办事处等部门指导成立船舶配套产业联合体,组团走出去闯市场,形成镇江船舶配套产品整体品牌、地域效应;与市高新区、江科大、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强化协作,联合镇江船厂、中船动力等龙头企业,协同上下游配套企业搭建国际海事履约研究平台,整合研发、设计、制造、检验等资源,增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护航重要建造节点。发挥全国智慧海事系统和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组织优势,全方位做好新造船舶下水、大件吊装和试航、拖带等水上安全监管和交通组织,“一程式”保障各类涉水活动安全,对镇江首艘30万吨级VLCC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提问2:
镇江产业港“金牌航线”项目聚焦三条重点航线,并推出系列配套举措。能否具体说明这些举措如何协同发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镇江海事局副局长 彭军:镇江产业港“金牌航线”项目是以三大重点航线为核心,镇江海事局通过多举措协同发力,全面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锚定核心航线,强化枢纽功能。聚焦铁矿石、农业物资、件杂货三大特色货种,打造专业化运输通道。铁矿石航线发挥镇江港开普船最后一站、装卸效率高、配套服务全的优势,延伸加工贸易链条,助力打造长江最大的铁矿石加工中转港。农业物资(钾肥)航线主要发挥镇江港江河海联运、铁公水联通、水水中转(船到船)作业效率高的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钾肥进口港、全国最大的进口农业生产资料集散地。件杂货航线主要发挥镇江港专业能力强的优势,深化与件杂货班轮公司、纸浆承运商等广泛合作,持续优化船舶装载和运输方式,打造件杂货班轮航线枢纽。
二是优化服务机制,提升运行效率。围绕船舶通航、安检、引航、政务等关键环节,建立全流程优先保障机制。联动上海吴淞海事局,保障“金牌航线”船舶优先乘潮进江,缩短船舶等待时间;深化引航服务机构合作,优先为“金牌航线”船舶安排引航服务;优先保障“金牌航线”直进直出,减少锚泊环节,提升船舶周转效率;设立“金牌航线”优先审批通道,实现船舶进出口岸审批、燃料供应等多项业务“一站式”办理。
三是深化联动协作,扩大品牌效应。通过区域交流合作增强“金牌航线”辐射带动能力,与长江引航中心开展交流合作,提供“金牌航线”船舶长江江苏段一程式引航服务;与宁波、舟山、太仓等地安检站开展交流合作,推动“金牌航线”船舶安检结果互认,减少重复安检;定期召开“金牌航线”总结评估会,吸引更多货主企业参与,逐步拓展船型、货种、航线覆盖范围,打造全国示范性航运品牌。
提问3:
在打造“镇合意·江河惠”服务品牌过程中,海事部门是如何通过推动海事政务服务“电子化”“跨域办”和“守信激励”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的?
镇江海事局副局长 孙新宇:“镇合意·江河惠”品牌建设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水运镇江”发展大局。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优化政务服务惠企利民八项举措和长三角海事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要求,通过“电子化便捷、跨域办协同、信用办激励”配套举措,持续提升海事政务服务质效:
一是深化电子政务,破解办事繁琐。聚焦现有线下政务业务,在出口岸手续信用承诺制基础上,实施口岸查验单位联系单“电子化”应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强海事通APP掌上办各模块使用推广,在船员电子证照“无感办”自动推送、船舶油污保险电子证书等方面率先先行,实现高频业务“掌上直达”。
二是创新政务服务,提高办事便利。复制长三角“跨域办”事项经验,创新“江河联办”政务服务模式,为直属海事和地方交通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探路先行;探索高频简易“一站式”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事权下放基层海事处,减少办事企业异地奔波;实施十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发布十六项“容缺受理承诺办”事项清单,实行船舶证书“集成办”和批量事项预约“上门办”等政务服务新模式。
三是强化信用激励,营造守信环境。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事信用管理规定,依托市电子口岸信用平台,在国际航行船舶代理信用积分系统的基础上,加大“两员”(申报员、装箱员)诚信计分管理;开展信用记录正向激励方面探索应用,公布代理单位(申报员)诚信“白名单”清单,提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并联办理等政务服务。
下一步,镇江海事局将按照江苏海事局和镇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干字当头、聚焦重点,持续深入推进十项举措落地见效,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造助力升级,努力为加快推动服务“水运江苏”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贡献“镇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