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将至,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期。为应对夏季用电高峰,保障煤炭、油类等重要能源物资运输高效畅通,江阴海事局立足辖区水域特点,以 “保安全、提效率、促协同” 为核心,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为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筑牢水上运输防线。5月份以来,江阴海事局已累计保障 1522万吨煤炭、188万吨油类等重点民生物资安全运输。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开辟能源运输 “高速通道”。联合江苏利电能源集团、中建港航局开展“先锋护航 电力保供”党支部联建共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凝聚多方合力保障电煤水路运输安全畅通,全力服务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大局。深化船员行业党建平台应用,聚焦船舶“急难愁盼”,针对“锚泊难”这一行业痛点,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电煤运输航运企业,组织召开锚泊管理专题座谈会,发放江阴海事局船员行业党建“航澄无忧”服务清单,全力疏通锚泊堵点,提升港航服务质量。
二是深挖码头通航潜能,释放北煤南运 “增量效能”。积极向上级单位争取支持政策,将电煤码头靠泊船舶提升吃水作为打造长江流域最优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区的重要项目予以推进。据统计,在推动利港电厂电煤码头运输船舶吃水由11.3米提升至11.8米后,截至5月20日,已累计靠泊吃水11.8米煤炭运输船舶945艘次,单船每航次载货量增加约2300吨,累计新增煤炭货运量220万吨,航运企业增收近7000万元。同时,通过单船运输效率,累计减少约50个航次的船舶运输任务,节约燃油消耗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有效提升了港口码头竞争力。
三是科技赋能安全监管,构建智能防控 “数字防线”。紧扣数据融合应用推动干支联动,通过研发智能模型自动研判船舶横越、进出闸冲突风险,提前推送预警信息,辅助执法人员做好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复盘的全链条管控。通过海事信用联管和智能筛查机制,提前锁定风险船舶并实施现场检查,对查处的超载、配员不足、证书失效等问题船舶在系统中锁号、禁止其过闸,提升运输船舶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下一步,江阴海事局将持续深化 “智慧 + 协同” 监管模式,动态优化能源运输保障方案,全力确保夏季能源物资运输 “不断档、不脱销”,为区域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