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事局牵头开展金陵石化进港专用航法评估
发布日期:2025-09-19 13:59 浏览次数:

日前,南京海事局组织召开南京金陵石化1—8号泊位进港专用航法运行阶段性评估会,联合金陵石化、南京长江油运物流等6家港航企业,全面总结专用航法运行近三个月以来的成效与经验,精准研判现存风险,部署下一阶段优化提升举措,持续擦亮水上运输“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底色。

专用航法运行以来,南京海事局携手企业构建“监管+服务+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多重效益提升。一是高效运输“降成本”。通过优化运输体系、规范作业流程,累计保障300余艘次船舶安全通行,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运输效率显著提升,为金陵石化及周边企业生产运转提供稳定物流支撑,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标准规范“立体系”。牵头建立统一的船舶进港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明确航行、靠泊、调度全流程要求,不仅为专用航法迭代升级奠定基础,更有效衔接周边企业物流需求,推动区域水上运输标准化建设。三是安全环保“双提升”。依托精准监管与科学调度,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同步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型,海事部门服务响应更高效,跨部门协同更顺畅,航法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

会上,聚焦专用航法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深入研讨,精准梳理六大风险点:调度管理中CCTV监控未全覆盖、高峰时段船舶易冲突;部分船舶对航法不熟悉导致新旧航法衔接不畅;船员操作规范性不足、液化气船操纵难度大;航道维护需常态化;船舶与桥墩安全间距小、导助航设施待完善;跨码头协同与应急处置能力需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海事局联合企业制定“七项举措”攻坚方案:一是强化宣贯全覆盖,通过微信推送、船长座谈会等形式,普及航法规范,提升船员执行意识;二是技术赋能强支撑,加快CCTV监控系统全覆盖,增设桥区航标、夜间导助航设施,实现“全程可视化监管”;三是规范操作筑防线,明确船员安全操作要求,强化拖轮配备保障高风险作业,严抓船舶关键设备自查,杜绝“带病运行”;四是科学调度促协同,联合周边码头制定进港时间表,搭建船舶动态共享平台,避免通航冲突;五是应急提升补短板,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发现-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极端天气等场景演练;六是清单管理抓整改,梳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及时限,确保逐项落地;七是共治共建树标杆,构建“海事+企业”安全共同体,打造“安全示范区”“防污染示范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经验。

会议最后,南京海事局表示,随着水位、水流等环境因素变化,通航安全隐患风险加剧,下一步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政企协同,紧盯问题整改,夯实安全基础,推动专用航法运行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为区域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上运输保障。


编辑:(南京海事局
信息来源:南京局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南京海事局牵头开展金陵石化进港专用航法评估

来源:南京局    时间:2025-09-19 13:59

日前,南京海事局组织召开南京金陵石化1—8号泊位进港专用航法运行阶段性评估会,联合金陵石化、南京长江油运物流等6家港航企业,全面总结专用航法运行近三个月以来的成效与经验,精准研判现存风险,部署下一阶段优化提升举措,持续擦亮水上运输“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底色。

专用航法运行以来,南京海事局携手企业构建“监管+服务+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多重效益提升。一是高效运输“降成本”。通过优化运输体系、规范作业流程,累计保障300余艘次船舶安全通行,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运输效率显著提升,为金陵石化及周边企业生产运转提供稳定物流支撑,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标准规范“立体系”。牵头建立统一的船舶进港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明确航行、靠泊、调度全流程要求,不仅为专用航法迭代升级奠定基础,更有效衔接周边企业物流需求,推动区域水上运输标准化建设。三是安全环保“双提升”。依托精准监管与科学调度,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同步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型,海事部门服务响应更高效,跨部门协同更顺畅,航法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

会上,聚焦专用航法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深入研讨,精准梳理六大风险点:调度管理中CCTV监控未全覆盖、高峰时段船舶易冲突;部分船舶对航法不熟悉导致新旧航法衔接不畅;船员操作规范性不足、液化气船操纵难度大;航道维护需常态化;船舶与桥墩安全间距小、导助航设施待完善;跨码头协同与应急处置能力需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海事局联合企业制定“七项举措”攻坚方案:一是强化宣贯全覆盖,通过微信推送、船长座谈会等形式,普及航法规范,提升船员执行意识;二是技术赋能强支撑,加快CCTV监控系统全覆盖,增设桥区航标、夜间导助航设施,实现“全程可视化监管”;三是规范操作筑防线,明确船员安全操作要求,强化拖轮配备保障高风险作业,严抓船舶关键设备自查,杜绝“带病运行”;四是科学调度促协同,联合周边码头制定进港时间表,搭建船舶动态共享平台,避免通航冲突;五是应急提升补短板,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发现-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极端天气等场景演练;六是清单管理抓整改,梳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及时限,确保逐项落地;七是共治共建树标杆,构建“海事+企业”安全共同体,打造“安全示范区”“防污染示范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经验。

会议最后,南京海事局表示,随着水位、水流等环境因素变化,通航安全隐患风险加剧,下一步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政企协同,紧盯问题整改,夯实安全基础,推动专用航法运行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为区域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上运输保障。